引言
本期将为大家带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陈忠教授团队的复杂双髂动脉瘤腔内治疗案例,合理精确应用弹簧圈栓塞脏壁支,联合单侧髂内分支重建技术,以实现最佳疗效,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男、65岁。
主述:于8年前体检发现髂动脉瘤,随访发现瘤体增大1年。
既往病史:冠心病史11年,脑梗病史8年,无脑梗后遗症。
专科及辅助检查
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脐周触及明显包块,不可推动,肠鸣音4次/分,触诊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足背胫后动脉++,末梢充盈可,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2024-11-13主动脉CTA检查显示:双髂总动脉瘤,双髂内动脉瘤,主动脉弓部动脉瘤。
入院诊断
1.双侧髂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
2.主动脉弓动脉瘤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4.2型糖尿病
5.高脂血症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
术前诊断
腹主动脉管腔通畅,管壁不规则增厚并钙化,腹主动脉远段管腔扩张,最大径约26.5mm;双侧髂总动脉瘤,左侧髂总动脉瘤41.6mm,左侧髂内动脉瘤25mm,右侧髂总动脉瘤26.1mm,右侧髂内动脉瘤20mm;双侧髂外动脉不规则增厚并钙化,管腔通畅。左肾由3根血管供血。肠系膜上动脉、右侧肾动脉、左下肾动脉管壁不规则,管腔轻度狭窄,腹腔干、左中上肾动脉管腔重度狭窄。
术前CT数据
双侧髂总动脉瘤,左侧41.6mm,右侧26.1mm;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左侧25mm,右侧20mm左右。
手术方案
患者双侧髂总/髂内动脉瘤手术指征明确。
患者年仅65岁,日常活动量大,为保障患者术后高质量的生活,避免盆腔、臀肌缺血,优选重建双侧髂内动脉。左侧髂内动脉瘤巨大且无远端锚定区,为避免EVAR术后二型漏的发生,决定覆盖左侧髂内动脉,对左侧髂内动脉的脏支、壁支进行栓塞,重建右侧髂内动脉。
手术过程
麻醉满意后,超声引导下成功由双侧股总动脉建立通路。
经右侧入路,金标猪尾造影导管于第11胸椎水平,行腹主动脉造影,显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总、髂内动脉瘤形成,双髂外动脉走行迂曲。右主肾动脉位置略低,其下可见一根纤细副肾动脉;左主肾动脉略高,其下可见两根纤细副肾动脉,上位副肾动脉起始重度狭窄。
双侧股动脉穿刺点分别置换入2把Pro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X”行放置。
经右侧9F可调弯鞘翻山至左侧髂总动脉成功,保留超硬导丝于髂外动脉内,多角度造影显示左髂内动脉清晰,成功超选进左侧髂内动脉脏支壁支,脏支栓塞1枚Concerto 6mm*20cm弹簧圈,壁支栓塞2枚Concerto 6mm*20cm弹簧圈。造影显示栓塞满意。左侧髂内动脉瘤瘤体大,左侧髂内开口狭窄,脏支、壁支纤细、迂曲,导丝超选进脏支、壁支易受导管应力影响弹回瘤腔内,对弹簧圈要求较高,需要输送顺滑、释放应力、精准可控。
经右侧入路送入髂动脉分支支架IB-1612-030-100,定位髂内动脉位置后释放,经左侧入路翻山选进IBD支架主体,超选进左侧髂内动脉,送入12*50mm支架,近端与IBD支架髂内支Marker重叠,造影见定位满意,髂内动脉脏支、壁支均通畅。
自左股动脉入路,将超硬导丝置于降主动脉上段,沿超硬导丝送入ENDURANT ETBF2316C166EE覆膜支架主体,覆膜区于右肾动脉开口下缘水平,展开右侧髂支,自右股动脉送入标记猪尾导管旋转以证实,自右侧股动脉延超硬导丝送入 ETLW1620C124E 覆膜支架分体桥接于主体支架与IBD主体之间,自左侧股动脉延超硬导丝送入ETLW1610C124EE 膜支架分体,尾端位于左骼外动脉近中段。双侧分别上大球囊扩张导管扩张主体、髂支近远端及连接处。
手术回访
术后CT数据:
经复查可见,左侧髂内动脉栓塞效果满意,有效预防了二型漏的产生。
病例经验总结
由于该病例解剖结构复杂,左侧髂内动脉瘤瘤体体积较大,选择栓塞壁支脏支,对弹簧圈的控制和释放要求较高。在此次手术中,Concerto的完全可控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采用了独特的“球窝”解脱设计,弹簧圈尾端与推送杆的连接部能360度转动,减少输送过程出现扭结,帮助微导管头端始终保持稳定,输送更顺畅,提升安全性。同时可以充分释放输送过程累积的应力,减少弹簧圈在瘤内翻滚现象,帮助弹簧圈寻空自如,分布更均匀;同时Concerto允许在弹簧圈完全释放前再撤回,确保精确控制定位和释放;其对匹配的微导管尺寸要求低,也降低了在微导管中过弯卡顿或提前解脱的风险。为手术操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操作非常丝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