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间2024年11月19-23日,国际血管与腔内血管大会(VEITH Symposium 2024)在美国纽约顺利举行。会议期间,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陆清声教授分享了用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的新型三分支支架的优势和初步临床结果。
新型弓上三分支支架介绍
陆清声教授团队开发的用于弓上三分支全腔内重建术的新型三分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1个主体支架和2个分支支架。主体支架上共有1个无名动脉(IA)外分支和2个内嵌通道,分体覆膜支架通过内嵌通道用于左颈总动脉(LC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A)重建(图1)。
图1. 新型三分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示意图
典型病例分享
陆清声教授首先带来一例新型三分支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弓动脉瘤和夹层的典型病例分享:
1.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伴夹层患者,动脉瘤累及三分支动脉,夹层自主动脉弓至髂动脉。
2.血管造影可见,术中建立从无名动脉到股动脉的导管通路。通过超硬导丝在弓上引入支架主体系统。拔除鞘管,向无名动脉拉入单分支支架。
3.预置的4F导管建立LSA通路进入主体系统后,快速释放主体支架。
4.从左颈总动脉开始,建立一条通往第一个内通道的通路。然后将软分支支架输送系统放入第一个通道,称为顺行内通道,然后将另一个软分支支架输送系统通过已经建立在LSA通路中的导丝放入第二个通道,称为逆行内通道。
5.首先置入左颈总动脉分支支架,其次置入LSA分支支架。两支架在超过10 mm的通道区域重叠。
6.术后造影显示无内漏发生,分支血管均通畅。检查脑部动脉亦未发现栓塞。
7.术后6个月随访,无内漏。假腔均已血栓化,分支均通畅。
初步临床结果
通过对TEVAR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分析比较(图2),结果显示新型支架有助于病变区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同时保持了正常主动脉段的完整性。
图2. 血流动力学分析
长海医院共使用该新型装置完成了11例全腔内主动脉弓重建术,其中7例为动脉瘤,4例为夹层。手术时间最短可以在70分钟内完成,技术成功率100%,无患者死亡。随访一年以上,未发生卒中、截瘫、分支闭塞及RTAD。仅1例为2型内漏。随访结果见表1。
表1. First-In-Human研究初步临床结果
挑战性病例分享
除常规病例外,陆清声教授还分享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病例:
病例1:附壁血栓
1例主动脉弓Ⅲ型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内有大量附壁血栓,一旦术中附壁血栓脱落,可能导致其他部位的脑梗死和栓塞。
该三分支支架系统可顺利通过主动脉弓而不影响其释放和分支位置。治疗效果良好。没有任何卒中和栓塞。
病例2:真腔狭窄
主动脉弓部夹层,表现为主动脉弓区域真腔狭窄。这将影响主体支架的释放和寻找分支通道。
与主体支架具有一体化的无名动脉外分支和凹陷区域,留出空间用于置管和容纳单独的分支支架。手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病例3:LCCA狭窄
1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为III型主动脉弓伴左颈总动脉狭窄。
穿刺左侧颈动脉,使用覆膜支架作为桥接分支支架解决了颈动脉狭窄问题。
术后造影显示所有分支血管均通畅,无卒中或内漏发生。
小结
新型三分支覆膜支架不仅可用于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腔内修复,也可用于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一体式外分支联合内嵌分支的独特设计使其更加稳定,避免了潜在的内漏,降低了卒中发生率。新型三分支覆膜支架有助于病变区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同时保持了正常主动脉段的完整性。特殊的支架设计和释放方法,使其能挑战一些解剖困难的病例。该装置的初步结果令人鼓舞,2025年初将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