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首例】符伟国、高斌教授团队:EMBOLD™ Fibered在腹主动脉瘤伴髂内动脉瘤的腔内栓塞治疗
时间: 2025-01-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6
关键词:

EMBOLD™ Fibered   灵动至简 敢想敢为


外周介入治疗,一种无需开刀的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影像诊断和精密仪器的辅助,医生能够在体外操作,体内治疗,由于技术安全、微创,外周介入治疗正在逐渐成为多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弹簧圈目前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介入栓塞手术,治疗血管系统中的异常或病变部位,包括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内漏、内脏动脉瘤、盆腔静脉疾病、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栓塞治疗。8月29日,波士顿科学外周事业部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获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随着EMBOLD™ Fibered的获批,波士顿科学作为国内目前外周栓塞领域唯一一家兼具完全可控、半可控、游离弹簧圈的企业,将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元的诊疗选择。


123.jpg


华东首例


12月17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符伟国教授、高斌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完成了一例复杂腹主动脉瘤伴髂内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并在术中使用了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据悉,这也是该弹簧圈在国内华东地区的临床首例。


01.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83岁。


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患者否认腹痛、腹胀、便血、黑便,否认下肢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门诊以“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收入我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数十年余。


危险因素:吸烟史数十年,20支/天。


查体:腹部平坦,腹部可及约5cm搏动性肿物,无压痛、反跳痛,双侧股动脉搏动(++)。


术前影像:


1736413871097.png


术前诊断:腹主动脉瘤、右髂总动脉瘤、左髂内动脉瘤。


02.手术方案


C3+IBE支架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右侧髂内动脉重建,Embold弹簧圈行左髂内动脉栓塞。


03.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一):双侧股动脉穿刺、分别留置两把Proglide。


手术过程(二):


翻山至左侧髂内动脉、栓塞左侧髂内动脉:4F Cobra造影导管到位后,将第一枚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6mm × 200mm)保护鞘头端与造影导管尾部相连,向前推动输送杆,输送杆支撑性能良好,推至输送杆尾部与保护鞘基本持平后,撤去保护鞘,继续推动输送杆,此时DSA透视下可见弹簧圈清晰显影,顺畅向前。


1736414025047.png


弹簧圈到达左侧髂内动脉在病变部位开始成袢,可见其2D形状成型,推出弹簧圈之后发现栓塞位置不理想,遂基于其完全可控的特性将其收回,重新调整栓塞锚定的位置,待确认位置理想后,折断近端标记点,拉出导丝。随着导丝抽出,远端互锁臂断开连接,瞬间解离。


1736414087430.png


1736414267735.png


随后重复上述操作,释放第二枚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10mm × 300mm),推送丝滑,安全可靠。


1736414314017.png


手术过程(三):


后续又使用了一枚Interlock弹簧圈栓塞左髂内动脉近端。造影显示,栓塞满意,有效减少Ⅱ型内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1736414341274.png


手术过程(四):


IBE释放:右侧置入16F长鞘,左侧置入12F长鞘内放置翻山导管,抓捕器引出,建立翻山通路。IBE(CEB231210)近端伸入腹主动脉瘤腔内。借助预置牵张导丝,将翻山鞘置入IBE短髂支,超选进入右侧髂内动脉,植入覆膜支架(近端HGB161407、远端HGB161207)两枚,CODA球囊扩张各衔接处。


1736414397598.png


手术过程(五)


腹主动脉支架及髂支释放:腹主动脉支架(C3,RLT281412)近端紧贴左肾动脉下缘释放,随后,左侧导入髂支(PLC141400+ PLC121400)释放至髂外动脉,封堵左髂内动脉。并在腹主动脉主体与右侧IBE之间续接髂支(PLC271000)。CODA球囊后扩。


1736414453581.png


1736414482893.png


手术过程(六):


术后造影:术后整体造影,未见明显内漏,右髂内动脉通畅。


1736414528331.png


ce48fd8e6d24c600fda544221c29d3f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