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赵纪春教授、黄斌教授团队:EMBOLD™ Fibered在脾动脉瘤的腔内栓塞治疗
时间: 2025-01-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6
关键词:

EMBOLD™ Fibered   灵动至简 敢想敢为


外周介入治疗,一种无需开刀的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影像诊断和精密仪器的辅助,医生能够在体外操作,体内治疗,由于技术安全、微创,外周介入治疗正在逐渐成为多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弹簧圈目前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介入栓塞手术,治疗血管系统中的异常或病变部位,包括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内漏、内脏动脉瘤、盆腔静脉疾病、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栓塞治疗。8月29日,波士顿科学外周事业部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获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随着EMBOLD Fibered的获批,波士顿科学作为国内目前外周栓塞领域唯一一家兼具完全可控、半可控、游离弹簧圈的企业,将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元的诊疗选择。


西部首例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的赵纪春教授、黄斌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完成了一例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并在术中使用了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据悉,这也是该弹簧圈在国内西部地区的临床首例。


12.jpg


EMBOLD™ Fibered在脾动脉瘤的腔内栓塞治疗


01.病史资料


患者:女性,51岁。


现病史:患者于5月前外院体检时发现脾动脉瘤,未诉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我院就诊。行上腹部CTA提示:脾门部偏心型动脉瘤,伴局部钙化;肝囊肿。遂收入我科。


既往史: 无特殊。


查体: 腹部外形正常,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脏肋下未扪及,双肾未触及。


术前CTA:脾门部脾动脉瘤,约18mm*20mm,动脉瘤近端主干4mm,伴局部钙化;肝囊肿。


386d54883991f9667b5ca0f566642206.png


诊断:1.脾动脉瘤、2.肝囊肿。


02.手术过程


患者局麻下行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腹主动脉造影及脾动脉超选择性造影+脾动脉弹簧圈栓塞术,术中所见即手术程序如下述:


1.常规消毒铺巾,右侧股动脉予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2.使用6F血管鞘穿刺进入右侧股动脉,使用猪尾导管配合GA导丝予以腹主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确定腹腔干及脾动脉开口及走形;


1736409975109.png


3.更换6F血管长鞘后使用5F Cobra导管选入腹腔干动脉,使用微导管进入脾动脉并造影;


1736410084536.png


4.根据造影结果使用第一枚EMBOLD™ Fibered 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18mm x 50cm)送入动脉瘤腔内并使其成袢,确认位置理想后折断标记点并拉出导丝释放弹簧圈,继续使用一枚EMBOLD™ Fibered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14mm x 50cm)在脾动脉瘤瘤腔内栓塞,复查造影满意;


1736410144691.png


5.使用一枚Interlock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6mm x 20cm )及普通栓塞弹簧圈2枚予以栓塞脾动脉瘤近端主干,复查造影满意;


1736410190542.png


6.使用猪尾导管予以腹主动脉复查造影,可见脾动脉瘤及其近端主干未见明确显影,栓塞良好;


1736410291837.png


7.予以撤出导管及血管鞘,Proglide血管缝合器缝合右侧股动脉穿刺点,手术结束。术后安返病房,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