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中国血管大会
SJVF 2024|陆信武: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重建内脏动脉分支的思考
时间: 2024-05-3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3
关键词:

微信图片_20240531103725.jpg

2024年5月25日,第13届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论坛(SJVF 2024)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的陆信武教授分享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重建内脏分支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他的临床治疗中的一些思考。

微信图片_20240531103730.jpg

概 述
1991年阿根廷外科医师Parodi首次报道采用腔内修复术(EVAR)。只有约40%的动脉瘤患者适合行EVAR治疗;瘤颈短,或瘤体累及重要脏器动脉开口。1996年Park报道两例开窗腔内隔绝治疗AAA,实现了腔内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肾动脉。直至今日,腔内重建内脏动脉仍是临床一大热点话题。
目前可用于内脏重建的支架

目前,用于腔内重建内脏动脉的支架有很多,而当下国内临床上能使用到的大多还是定制分支支架,价格昂贵,制作周期长。因此,通过术前测量或3D打印技术的医师改制支架是很多临床医师的选择。

胸腹主动脉瘤治疗结果

针对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国外大中心已有上千例的诊疗经验证实开窗/分支腔内修复技术安全有效,早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然而,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在处理上仍有一定的区别。数据显示,20%~60%的主动脉夹层会发展为夹层动脉瘤,18%的患者出现破裂而需要积极治疗,慢性B型夹层主动脉直径的增长平均速度为7.1 mm/年。

累及内脏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累及内脏动脉的动脉瘤治疗现已逐渐从医师改制的器具转为商品化的器具。动脉瘤一般在操作上有一定的空间,真正的技术痛点是如何超选入内脏动脉。另外,累及内脏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则有自身的特点:真腔狭小、内膜纤硬、存在源于假腔的动脉开口。

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方式

真腔内修复

平行支架

优势:组合灵活;适用于各种解剖;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选择性操作。

劣势:内漏;主动脉夹层复发;支架阻塞;价格昂贵。

分支和开窗支架移植物
优势:复杂的解剖条件下需要充分评估;广泛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劣势:真腔狭窄的病例技术要求高;完全源于假腔的内脏动脉重建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Cheese wire
优势:单一腔道,形成较大管腔结构。

劣势:主动脉破裂风险。

假腔内修复
栓塞
优势:避免过多覆盖主动脉真腔;降低脊髓缺血的风险;一种补充和辅助治疗措施。

劣势:没有用于假腔栓塞的特殊装置。

真-假-真

优势:利用假腔空间。
劣势:需要更多的分支支架,分腿较长。

病例分享

病例资料(男性,56岁)

主诉:下腹部不适感2月。

现病史:2014年因主动脉夹层行TEVAR;2015年再次行TEVAR治疗内漏,封堵LSA。

查体:神清、呼平、腹软、肠鸣音正常,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四肢动脉搏动正常,NS(-)。

CTA:腹主动脉夹层累及双髂,右肾为假腔供血,髂动脉夹层动脉瘤。

微信图片_20240531103736.png

手术策略:拟行3D打印辅助的体外开窗TEVAR手术。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根据术前CTA影像,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解剖模型,并据此在主体支架相应位置实施体外开窗。术中,通过原位开窗技术开通LSA;然后主体支架释放后,右肾内分支导丝脱落,右肾开口对位不良,无法一期重建右肾。于1个月后实施二期手术,进行右肾动脉原位开窗重建,左髂动脉转流,右髂动脉栓塞。

微信图片_20240531103741.png

术后6个月随访CTA:支架形态良好,无内漏。

微信图片_20240531103746.png

夹层(动脉瘤)内脏动脉重建的问题与思考

目前,临床中对于夹层动脉瘤内脏动脉重建的问题主要有:夹层动脉瘤内脏动脉开口于假腔的问题;内脏动脉重建的入路问题;重建内脏动脉管径5 mm以下器械选择的问题;夹层动脉瘤瘤径较大,但真腔管径较小的问题;内脏动脉重建内漏的问题;以及内膜断裂或脱套导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