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中国血管大会
国际首例|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在协和医院成功完成
时间: 2024-05-3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3
关键词:


2023年5月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通过心脏大血管外科、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董念国教授以右心室流出道作为穿刺点主入路,成功为患者植入了自主研发的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肺动脉瓣无返流,无瓣周漏,瓣膜置换过程仅用5分钟。

同年12月7日,在接受新型瓣膜材料“补心”的1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回院复查,结果显示恢复情况良好,这也是国际首例成功实施的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


微信图片_20240531103442.png


12月7日,全球首个接受新型瓣膜材料“补心”的1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玥玥(化名),回到武汉协和医院复查,恢复情况良好。作为接受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的第一人,玥玥的术后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该瓣膜是由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历时20余年,独辟蹊径、自主研发出的新型细胞化瓣膜,突破了传统生物瓣膜的耐久性难题,将为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带来巨大福音。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全球患者高达2亿人,近年来我国心脏瓣膜手术量也在快速增长。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不论是用机械瓣还是现有的生物瓣置换都存在一定缺陷。使用机械瓣容易引起血栓,意味着患者需要长期抗凝血治疗。而现在全球主流的生物瓣膜都存在耐久性不足的问题,平均10-15年就会衰败,患者需再次进行心脏手术。儿童瓣膜材料选择少且无法生长,是国际心血管领域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难题。

董念国教授于1999年开始从事心脏瓣膜替代物研究,并组建协和医院心脏瓣膜研究室。2003年,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物材料细胞化提高耐久性”新理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资助下,历经20余年,聚焦瓣膜材料细胞化,将脱细胞瓣膜材料改性、生物化学交联技术、干细胞招募分化理论、组织工程仿生技术等有机结合,成功研发国际首个生物力学性能优良、且具备自我生长与重塑能力的细胞化瓣膜替代物。


微信图片_20240531103447.png


“新型细胞化瓣膜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植入体内后自体细胞会在瓣膜材料内部生长,具有组织重塑与修复能力,不易发生钙化衰败,利于患儿恢复肺动脉瓣功能。”董念国教授介绍。考虑到玥玥年龄小,现有临床生物瓣和机械瓣均不合适,经过详细的病例探讨与评估后,董念国教授团队决定为患儿实施经导管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

5月29日,心脏大血管外科、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十余名医护人员共同为玥玥保驾护航。董念国教授以右心室流出道作为穿刺点主入路,将形似并蒂莲花的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通过一根细细的介入导丝送入玥玥的肺动脉。安装完毕,植入的瓣膜在患儿体内徐徐展开,肺动脉瓣无返流,无瓣周漏,瓣膜置换过程仅5分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心脏彩超显示人工肺动脉瓣功能良好、右心较术前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据了解,自今年以来,协和医院已经开展七例新型细胞化瓣膜植入术。

该新型细胞化瓣膜替代物颠覆了现有生物瓣膜制备理论与工艺体系,显著提升瓣膜耐久性,未来有望实现生物材料由惰性置换向活性再生的根本性变革,推动全球生物瓣膜临床应用迭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