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扭曲腹主动脉瘤破裂危在旦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松教授团队争分夺秒精准“拆弹”!
时间: 2024-05-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62
关键词:


近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导管室、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紧密配合,成功救治一例因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身临险境的患者。



01

气球一样的腹主动脉瘤

    

人体的主动脉好比是城市供水主管道,当管壁发育异常或出现动脉硬化、动脉炎等疾病时,局部弹性降低,变得脆弱。在血流不断冲击尤其是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时,管壁薄弱处就会像吹气球一样出现病理性扩张。当扩张直径超过6cm,破裂几率将显著增加。一旦“引爆”,致死率接近100%。所以主动脉瘤也被称为身体内的“定时炸弹”。年过六旬的王先生(化名)肚子里就埋藏着这样一颗“炸弹”。

02

无法忍受的腹部剧痛

  

周日下午,王先生(化名)在家里突然感到腹部剧痛,无法缓解,家人紧急拨打120来到徐州一院。“就是那种像刀割样、撕裂样的疼痛,简直无法耐受。”王先生表情痛苦地蜷缩在床上,强忍着疼痛描述着自己的症状。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韩燕接诊后立刻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症状,怀疑是主动脉瘤破裂,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卧床制动、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标本采集、急查CT、联系心脏大血管外科急会诊......各项抢救措施同步进行。

03

扭曲的巨型腹主动脉瘤出现破裂迹象

微信图片_20240529094008.jpg

微信图片_20240529093939.gif


CT结果令大家倒吸一口冷气。腹主动脉扭曲,于右肾上极水平呈90°反折,其远端呈瘤样扩张超过10cm,周围提示有液体外渗,腹主动脉瘤已出现破裂迹象。


“该患者的腹主动脉就像一个被吹开了的气球,管壁已被拉到了极限,张力极高,并且已出现破裂迹象,随时可能引起致命性的破裂。”会诊后,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峦立即将患者收治入院,通知相关科室做好联合抢救的准备,并把患者资料迅速上报给徐州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薛松教授。

04

双向奔赴的专家救援团


“患者病情复杂、危重,绝对卧床、控制血压,密切监测,同时做好患方沟通和各项准备,尽快安排急诊手术。”薛松教授详细查看了患者资料后,果断给出了诊疗意见,并迅速安排团队的微创介入专家、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冀东教授赴徐增援。正在家休息的徐州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执行主任、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单江桂教授闻讯也立即乘高铁赶回徐州。


列车在高铁上飞驰,薛松教授专家团队围绕患者病情展开的线上会诊也进行地如火如荼,随着各项检查结果的更新,手术方案不断完善。竭尽全力救治患者,把风险降到最低是团队的共同目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各项准备工作相继完成,人员就位、设备就位、高铁列车也及时抵达。专家团队的线上会诊也达成了一致意见,以微创介入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作为第一方案,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开放手术备选方案,以应对突发破裂时的紧急救治。


一切就绪,手术正式开始。


05

拆弹过程 如履薄冰


“拆弹”过程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手术难度极大。“手术有三个难点。一是动脉瘤巨大、扭曲,支架内漏风险大;二是瘤体管壁菲薄,术前已有破裂出血迹象,术中操作对管壁的任何触碰都可能引起致命性的破裂;三是瘤颈短,支架锚定区有限。位置高,会堵住肾动脉的开口,影响肾脏血供,位置低,又不能将全部病变腹主动脉段覆盖。为了规避所有风险,整个手术过程可谓是如履薄冰。”执行主任单江桂坦陈手术难度。


微信图片_20240529093942.jpg

 腹主动脉覆膜支架顺利植入

“定时拆弹”被成功拆除


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作为心脏大血管外科各类经导管微创介入治疗专家,刘冀东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单江桂、王峦默契配合,穿刺、置入导丝、导入主动脉-髂动脉分叉型大血管覆膜支架主体及输送系统并释放、导入髂支分别套叠于主体长短支上并释放抵达左右侧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每一次操作都精准流畅,每一个手法都熟稔绝妙,每一个步骤都无缝衔接。当看到术后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覆盖瘤体满意,无明显内漏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定时拆弹”被成功拆除。这一关,王先生是闯过来了。


术前:微信图片_20240529094026.jpg


术后:微信图片_20240529094031.jpg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40529094725.jpg


薛 松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协会委员

亚太胸心外科学会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血管外科技术与工程学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心脏再生学组副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发展委员会心血管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

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AAHVD)中国分会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荣获第二届上海市“十佳医生”

荣获2022年“上海工匠”称号

在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等领域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擅长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手术,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在上海地区率先成功开展了“微创小切口多支血管冠脉搭桥术”“心脏四瓣膜置换术+巨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弓部三分叉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针刺麻醉下双瓣置换术”“针刺麻醉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以及各种微创小切口心血管外科手术等新技术。在国内较早开展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以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度“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

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Innovations》《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外科学文摘英文版》《国际心血管病学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同行评议专家,并在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70余篇;

高等教育出版社规划教材《外科学》副主编、参与编写《兰锡纯心脏血管外科学》《心血管麻醉学》《成人心脏外科学》等专著。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以及省部级以上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局、浦东新区重点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等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和主动脉夹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