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附一院沈振亚教授为135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超八成病人症状明显改善!
时间: 2024-05-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17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治愈”难题
除了急性的心肌缺血以外,慢性的缺血性心脏病更是“头号健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2000到2019,缺血性心脏病位列全人类致死原因第一位, 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6%。
心衰,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大部分心衰患者都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现在即便是世界上医疗水平最先进的医院也只能通过药物、支架搭桥这样的手段来改善心脏供血,但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成熟的成年人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 不具备再生、自我更新能力。而沈振亚教授团队是通过对干细胞表面的抗原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类骨髓干细胞亚群,用它作为种子细胞移植到心梗心脏后,获得的治疗效果比混合细胞提高了2.39倍。

在一个突发手术上,病人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心脏移植,然而始终找不到供体心脏,生命岌岌可危。于是,沈振亚决定用研究成功的干细胞大胆一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沈振亚:“在一个突发手术上,病人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心脏移植,然而半年都找不到供体心脏,他已经岌岌可危了,在床上根本就不能动了。“ 于是,沈振亚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用患者的骨髓成功培养成干细胞,移植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十多年的研究,沈振亚带着他的团队突破了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的瓶颈,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转化,获得了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可能的“五大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有着独特的低免疫原性,研究也发现,间充质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抑制梗死的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对心肌造成的急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