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附一院沈振亚教授为135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超八成病人症状明显改善!
时间: 2024-05-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4
关键词:


央视报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沈振亚已经对135例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重症瓣膜病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干细胞治疗,83.3%的病人移植干细胞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中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相当于每十秒就有一个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尤其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和死亡率都在陡然上升。
新闻里,沈教授介绍:“因心脏疾病逝世的例子屡见不鲜,患上心脏病、恶性的心律失常,如果没有及时去处理好,就可能一下子失常,心跳就停掉了。    

微信图片_20240527101802.png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节目   



缺血性心脏病“治愈”难题

   

除了急性的心肌缺血以外,慢性的缺血性心脏病更是“头号健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2000到2019,血性心脏病位列全人类致死原因第一位, 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6%。

心力衰竭,这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大部分心衰患者都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 
现在即便是世界上医疗水平最先进的医院也只能通过药物、支架搭桥这样的手段来改善心脏供血,但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沈教授介绍“比方说冠心病,不管是架桥,还是放了支架,患者恢复了血供,但是已经坏死的心肌就仍然在那儿,它的心功能原来差的就还是差了,只是救命了。但是,心功能差生活质量差了。” 

微信图片_20240527101807.png

心衰,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大部分心衰患者都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现在即便是世界上医疗水平最先进的医院也只能通过药物、支架搭桥这样的手段来改善心脏供血,但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成熟的成年人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 不具备再生、自我更新能力。而沈振亚教授团队是通过对干细胞表面的抗原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类骨髓干细胞亚群,用它作为种子细胞移植到心梗心脏后,获得的治疗效果比混合细胞提高了2.39倍。         

微信图片_20240527101812.png

在一个突发手术上,病人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心脏移植,然而始终找不到供体心脏,生命岌岌可危。于是,沈振亚决定用研究成功的干细胞大胆一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沈振亚:“在一个突发手术上,病人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心脏移植,然而半年都找不到供体心脏,他已经岌岌可危了,在床上根本就不能动了。“ 于是,沈振亚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用患者的骨髓成功培养成干细胞,移植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目前,沈振亚已经对135例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重症瓣膜病需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干细胞治疗。83.3%的病人移植干细胞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十多年的研究,沈振亚带着他的团队突破了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的瓶颈,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转化,获得了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可能的“五大机制”:

1.高度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经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在体外或体内适当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内皮、神经、肝和心肌等多种组织细胞,被视为理想的组织修复种子细胞。
2.损伤趋化归巢作用
干细胞归巢是指干细胞移植后在特定条件下定向性移动至靶组织、靶器官的特性。当机体遭遇损伤时,损伤部位会释放特殊的内分泌信号,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因子,引导干细胞的靶向归巢,发挥组织修复功效。
3.旁分泌机制
研究发现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心脏干细胞共培养,可以增加内皮细胞分化,加强血管新生,减少纤维化,起到修复心肌的功效。
4.促进血管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形成,还可以直接整合到血管上。整合的细胞大部分可以分泌生长因子促进内皮细胞的成熟,促进血管再生
5.免疫调节

间充质干细胞有着独特的低免疫原性,研究也发现,间充质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抑制梗死的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对心肌造成的急性损伤

原新闻链接:https://tv.cctv.com/v/v1/VIDE1FJsn24ZAwZBt8k6853221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