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葡萄膜炎和皮肤损害,也可累及周围血管、心脏、神经系统、胃肠道、关节、肺、肾等器官。该疾病在亚洲、中东和地中海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发病范围与古代丝绸之路的线路基本吻合,也因此被称为“丝绸之路病”。白塞病患者在接受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及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罕见,术后瓣周漏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治疗难度较大。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钱向阳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刊EHJ子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Case Report》发文,报告了一例Flanged Bentall治疗白塞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周漏和假性动脉瘤的病例,为此类治疗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提供了新策略。
病例介绍
患者为27岁男性,5年前因劳力性呼吸困难6个月到当地医院就诊,口服利尿剂,既往有反复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病史5年。
影像学检查显示主动脉瓣反流及主动脉根部动脉瘤,在当地医院行Bentall术,植入20 mm Medtronic ATS 机械瓣和及26 mm人工血管,术后心电图显示完全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约为 40次/分,但未出现头晕或晕厥,因此未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切除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显示纤维粘液样变形伴白细胞浸润,诊断为白塞氏病,术后口服泼尼松(10 mg/天),6个月后复查正常,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
术后一年患者突发胸,胸主动脉CT显示,升主动脉远端吻合处存在假性动脉瘤,接受经皮升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植入两枚36 mm主动脉覆膜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4天,患者出现发烧,血培养草绿色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呈阳性。临时起搏器被移除。根据药敏结果启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图1:第三次手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箭头表示瓣周漏区域。
图2:主动脉CT示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手术过程
(A)血管移植物的一部分向外翻转以形成衬裙,用连续的4-0聚丙烯将机械瓣膜缝合到人工血管上。
(B)将外翻的人工血管翻回至原位,准备好衬裙式组装的瓣膜人工血管复合移植物。
病例启示
白塞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情况很少见。白塞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具有瓣周漏发生率高、再次手术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如果同时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将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因此患者教育同样至关重要,患者对疾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配合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切不可随意停止,在监测血清 ESR 和 CRP 水平的同时维持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非常重要,然而潜在的缺点是增加感染风险和组织愈合不良的发生。本例病例中,靶向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免疫抑制治疗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假性动脉瘤是患者自行停药后发生的,由白塞氏病复发引起。此外,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应首选开放手术而非血管内支架治疗,如果患者未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则可能没有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的发生可能与白塞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复发有关,根据ESC指南建议,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药物治疗应持续≥6周,治疗持续时间以有效抗生素治疗的第一天为准。
在白塞氏病中,反复发生的炎症变化导致主动脉环和壁脆弱,“衬裙”Bentall手术的巧妙之处在于,将脆弱重建的主动脉瓣环缝合到人工血管材料上,而不是直接与人工瓣膜的相对较硬的缝合环进行缝合打结,瓣环承受的张力更小,贴合更紧密,有利于防止瓣周漏。复合移植物的“衬裙”可以减少缝合环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张力和振动,从而降低裂开的风险。也有利于主动脉根部的暴露和止血;结合病例来看,短期效果良好,但需要长期随访。
专家简介

钱向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