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北京中西医慢性病防治促进会举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承办的天府大血管大会顺利在成都召开。本次大会聚焦瓣膜TEVR治疗、主动脉Hybrid治疗、TEVAR和EVAR治疗,秉承“规范、合作、创新、交流”之理念,以临床技术发展与质量控制为根本,挖掘新技术、新理念,聆听前言之声。
舒畅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主任
中南大学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中心主任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舒畅教授以《主动脉疾病微创治疗进展及未来》为题进行了精彩的线上演讲。
会议开始,舒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主动脉疾病的分类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他指出主动脉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紧接着舒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外升主动脉腔内修复的研究进展,他指出全球第一例“Endo-Bentall”手术在阿根廷成功开展,开创了此种术式的历史先河。欧洲Tilo Kölbel教授在Charing Cross会上进行了“TAVI in TEVAR in LVOT”的手术演示,手术过程十分惊险。
在主动脉弓部疾病方面,部分病人可通过微创进行治疗,由于主动脉解剖十分复杂,因此舒教授和国内众多专家创建了个体化治疗策略的“HENDO”体系。目前已形成《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已被亚太众多国家及地区的专家逐渐接受。
舒教授指出并强调,“HENDO”体系主要包括主动脉杂交技术、腔内修复术以及主动脉开放手术。舒教授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杂交技术Ⅰ型-IV型的详细治疗方法。
全腔内修复技术为主动脉弓部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的天地,包括烟囱技术(平行支架)、原位开窗、体外开窗、分支支架技术等。在此四个方面,很多厂家也都在竞相研发或等待上市当中。
烟囱技术往往存在内漏等问题,因此舒畅教授团队与先健公司联合研发了Longuette™覆膜支架系统,试验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内漏发生率仅为1.4%,说明Longuette平行支架发挥了外柔内刚的作用,可有效防解决“内漏”问题。
开窗技术分为体外预开窗和原位开窗技术。舒教授为大家讲解了Ankura™支架自显影定位法体外开窗技术(S-Fenestration TEVAR技术)。支架特有的背部加强筋、前端的“8”字和小弯侧“0”字标记,不需再缝制标志物。
体外开窗的主要优点在于仅需要股动脉一个穿刺点,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单个分支为30min内,双分支为30min~1小时,三分支为1~1.5小时,该技术目前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展使用。
对于主动脉弓部不能进行体外开窗的患者,舒畅教授团队与先健公司联合研发了主动脉弓支架原位开窗系统,该系统由Ankura™Plus主动脉弓主体支架、CSkirt™主动脉弓分支支架及Futhrough™主动脉覆膜支架破膜系统组成。目前已在全国30多家中心开展试验,入组130多例患者,试验结果显示较好。
舒教授在讲到分支支架技术时说,提到分支支架毫无疑问首选Castor®支架,该款很早就应用于国内,现在正逐步走向国际。此外,舒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外分支支架的研究现况。国内郭伟教授团队研发的We Flow系列主动脉弓分支支架。德国Tilo Kölbel教授团队使用新型支架可重建弓上三分支,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术后脑梗的发生。因此,由舒教授亲自设计研发的一体式三分支支架系统,为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全腔内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讲到降主动脉治疗时,舒教授提到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独特的近端覆膜、远端打孔设计,减小患者术后脊髓缺血的发生率,降低截瘫风险。他指出,国内外专家早期都在使用八爪鱼技术,该技术优点在于信手拈来、截瘫发生率低,但其最大缺点在于内漏和远期通畅率。因此在胸腹主动脉治疗领域,各种器械厂家也都在竞相研发之中。
最后舒畅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腹主动脉的治疗进展。他指出腹主动脉治疗早期多为开放手术,现在以腔内治疗为主。但舒教授呼吁腹主动脉的治疗应回归正常,对年轻患者可以采取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舒教授还指出,Cuff开窗技术适用于直的、近端无严重扭曲的瘤颈。此外,平行支架技术对于两侧肾动脉高低不同有着简洁有效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近端扭曲成角较大的情况下。
舒教授总结道: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手段逐步由开放手术向杂交手术、腔内修复术过渡,微创化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主动脉解剖多元复杂的特征决定了应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因此杂交手术、腔内修复和外科手术应共同发展,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