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ITH 2023|Marianne Brodmann:DEEPER LIMUS研究12个月结果
时间: 2023-12-2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29
关键词:

1.jpg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通常累及膝下动脉,而膝下动脉管腔较细、多为钙化病变,腔内治疗存在严重弹性回缩、导致限流性夹层等问题。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4~18日,在第50届国际血管与腔内血管大会(VEITH 2023)上,来自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的Marianne Brodmann教授介绍SPUR支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DEEPER LIMUS研究12个月结果。

1.png

临时Spur支架系统

临时SPUR支架系统为镍钛自彭式裸支架外层附着一层尖刺,能够刺破钙化、斑块、血管壁;与DCB联用时,可将药物输送至更深入的血管壁组织中,促进药物传输。临时SPUR支架系统的应用,可抑制血管的弹性回缩和预防限流性夹层,即刻管腔获得良好,符合“Leave Nothing Behind”理念,后续的治疗可联用现有的DCB,已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png

基于此,DEEPER LIMUS研究旨在探究临时SPUR支架系统联合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另外,鉴于当前紫杉醇药物面临巨大的争议,而雷帕霉素已被证实是安全且有效的细胞抑制药物,其抗再狭窄能力和安全系数则显优于紫杉醇,医师的接受度也更高。因此,该研究选择了载有雷帕霉素的DCB。

研究方法

DEEPER LIMUS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研究,旨在评估临时SPUR支架系统联合雷帕霉素DCB的临床疗效。纳入标准:卢瑟福3~5级,允许无骨髓炎的足部创面,原发或再狭窄膝下动脉(排除腘动脉)、病变为踝部及以上、靶血管为2.0~4.5 mm、病变长度可达220 mm。排除标准:卢瑟福0~2和6级,趾骨近端骨髓炎,计划靶肢体大截肢、靶病变或血管支架植入、无法进行PTA、靶肢体血管造影显示血栓形成。

主要安全终点:6个月全因死亡、大截肢和CD-TLR的综合。次要安全终点:6个月LLL、通畅率;30天内免于MALE和POD率;6和12个月免于MALE率;3、6和12个月卢瑟福分级改善;6和12个月Wifi评分。

本研究共纳入了26例患者,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73岁;合并高血压占比为88%,2型糖尿病为77%,高脂血为77%,患冠脉和脑动脉疾病为35%,慢性肾脏疾病为27%。本组共涵盖了30处病变,TASC C/D级占比为83%,全闭塞占比为37%,91%~99%闭塞程度的占比为7%,70%~90%闭塞程度的占比为56%。平均Spur支架治疗长度为97 mm。

研究结果

主要结果:意向治疗组6个月全因死亡、大截肢和CD-TLR的集合发生率为11.5%(3/26,1例死于COVID-19,1例因感染导致大面积截肢,1例CD-TLR)。30天免于严重不良肢体事件(MALE)和POD综合发生率为96.2%;6和12个月免于MALE发生率分别为96%和95%。

3.png

次要结果: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0.5%;6和12个月患者水平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8%和85%。根据病变长度分组,≥60 mm的病变组6和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和100%;而≤65 mm的病变组6和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7%和70%。术后12个月平均卢瑟福分级为1,约70%的患者卢瑟福分级为0。不仅如此,WIFI风险评分也在术后12个月时有显著改善。

4.png

5.png

6.png

总  结

DEEPER LIMUS研究12个月结果表明了临时SPUR支架系统联合雷帕霉素DCB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超88%的患者在6个月未出现死亡、大截肢和CD-TLR。免于30天MALE和POD发生率为96.2%,免于6和12个月大截肢率分布为96%和95%;血管造影显示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2.5%,DUS提示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8%,且1年时仍维持在85%。

本文转载自《门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