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覆膜支架和药物洗脱球囊治疗股浅动脉病变的临床结果
时间: 2023-12-1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76
关键词:

1.jpg

内膜增生是影响SFA支架置入术预后的决定因素。任何置入支架都可刺激内膜的增生反应,导致再狭窄。目前,覆膜支架和药物洗脱球囊的产生对寻找SFA理想的腔内治疗方式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覆膜支架(covered stents, CS)可一定程度上限制治疗段内膜的内向性生长,从而提高血管通畅率。使用覆膜支架限制再狭窄的原理是通过制造机械屏障将斑块从动脉管腔内隔离,使平滑肌细胞独立于血液循环外,从而防止其刺激作用及移行进入开放的支架内。与传统支架相比,CS可通过机械屏障结合直接的辐射状抗力来防止再狭窄。

目前研究较多的药物洗脱球囊(drug-eluting balloon, DEB),如紫杉醇洗脱球囊,是在球囊表面的微孔内填入紫杉醇,通过PTA的输送系统进入病变区域。膨胀前球囊折叠可防止药物提前损失,通过扩张球囊45~60 s后可使药物浸入动脉壁组织。球囊释放时一部分药物被血流冲走,剩下的约75%的药物量可浸入局部病变动脉内,用以防止内膜增生。

目前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CS和DEB的治疗效果表现良好,但缺乏针对二者疗效的比较性研究。对此我院开展一项单中心研究,对CS和DEB治疗患者SFA病变的临床结果进行了比较。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53例CS和DEB治疗SFA病变的患者,其中CS组32例,DEB组21例(Table 1-2)。患者纳入标准:严重肢体缺血及部分间歇性跛行患者(卢瑟福分级2~5级);冠状动脉原发病变(Denovo)与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患者;SFA闭塞长度>10 cm。术后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司匹林100 mg治疗。

Table 1、患者基线特征

2.jpg

Table 2、围手术期并发症

3.jpg

研究结果

术后患者无截肢。共3例患者死亡,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CS组50%,DEB组61.9%;二期通畅率CS组81.2%,DEB组85.7%。CS组患者病灶长度大于DEB组。两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别(Table 3-4)。

Table 3、研究结果

4.jpg

Table 4、ISR亚组研究结果

5.jpg

讨  论

12个月的CS和DEB的再通率分别为50%和61.9%,均低于其他研究文献(Table 5)。这可能与纳入患者的病变血管长度较长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比例较高有关。DEB组通畅率高于CS组可能与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关。根据临床调研,或因患者心理因素导致CS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较差,这或许导致了CS组通畅率低于DEB组(Table 6)。

Table 5、其他相关研究数据

6.jpg

Table 6、CS组和DEB组停药率与通畅率比较

7.png

总  结

临床实际中CS和DEB治疗效果的比较还需结合具体的诊疗过程。研究结果显示,DEB在治疗SFA闭塞>10 cm的长段病变方面优于CS。但CS仍然在周围动脉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ISR患者的治疗。对CS和DEB治疗结果还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数据和更长随访时间结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