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河南省医师协会、河南省医院协会、北京慈华医学发展基金会、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13届中原血管论坛(CPEC2023)暨CPEC国际专家论坛(World Experts@CPEC,WE@CPEC)、2023年河南省医院协会血管外科管理分会年会、河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年会、中原血管论坛护理论坛、中原血管减容联盟(CPED)年会及河南静脉联(HNPU)年会"于2023年07月20日-22日隆重召开。
在主动脉专场上,河南省人民医院翟水亭教授分享了《原发性主动脉附壁血栓的诊断与治疗》,欢迎阅读。
PAMT定义
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常见大动脉疾病相比,原发性主动脉附壁血栓(PAM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疾病,偶尔可在临床中于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见到附壁血栓。
原发性主动脉附壁血栓(PAMT)是指在在无动脉瘤样病变、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无任何心源性的血栓形成,或疾病或任何心源性栓子的情况下附着在主动脉壁上的血栓形成。
1958年由Weissman和Tobin首次提出。
流行病学
PAMT尸检检出率为0.45%,高于实际临床病人检出率。
患者大多无症状,常因出现一些肢体动脉、内脏动脉栓塞的症状或体征被检出。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检出率有所提升。
PAMT男女的患病比例为1:19。
诊断的平均年龄在40~56岁不等。
PAMT病因
该疾病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壁肿瘤或新生物、闭合性主动脉创伤、感染或化疗以及一些腔内医疗操作;遗传性血栓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抗磷脂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族性纤维蛋白原失调;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PAMT疾病分型
根据血栓发生解剖部位,可分为Ⅰ~Ⅳ型:
Ⅰ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附壁血栓(远端至左锁骨下动脉近端)
Ⅰa:血栓主要局限于升主动脉
Ⅰb:血栓累及主动脉弓
Ⅱ型:隆主动脉附壁血栓(自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至腹腔动脉)
Ⅱa:T8以上的降胸主动脉附壁血栓
Ⅱb:血栓位于T8-L1 以下的降胸主动脉至腹腔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
Ⅲ型:血栓位于腹腔动脉以下至最低肾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
Ⅳ型:最低肾动脉以下至主动脉分叉处的附壁血栓
根据血栓性质可分为S、P、O型:
S(sessile)型:偏心性或同心性血栓,无漂浮成分;
P(pedunculated)型:带蒂血栓(附壁血栓附着于主动脉近端,远端游离段长度可变)
O(occlusion)型:主动脉完全血栓闭塞。
PAMT临床表现
PAMT的临床表现通常是无症状的,直到栓塞发生。82%的PAMT是栓塞后诊断的。最常见的栓塞部位是下肢,其次是内脏动脉和大脑。PAMT最常见的部位是降主动脉(74%),尤其是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交界处,其次是腹主动脉(14%)和升主动脉(12%)。6%的病例由PAMT演变为死亡。
PAMT诊断
临床常用超声(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筛查有无血栓、血栓的来源。若未明确来源,首选全程主动脉CTA。所有出现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都应该进行彻底的评估,以确定栓塞的可能来源。
PAMT治疗策略
PAMT的理想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为了避免外周和/或内脏栓塞引发的潜在灾难性后果,以下是常用干预技术和治疗方案:抗凝、溶栓、血栓抽吸、腔内隔绝术、杂交手术、开放性血栓内膜剥脱术、移植物置换术,其中全身抗凝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
Ⅰ型PAMT治疗策略
1、针对小的S型血栓,采用抗凝治疗和密切的影像学随访
2、Ⅰb型采用抗凝、全身溶栓和血栓清除术。
3、针对大的非S型血栓,复发栓塞风险较高,考虑行外科取栓或杂交技术植入支架。
Ⅱ型PAMT治疗策略
1、与单纯抗凝相比,可行腔内支架植入术,通过覆膜支架隔绝附壁血栓,减少残余血栓和复发栓塞的风险,与外科取栓术相比围手术期并发症更少;
2、支架oversize≤5%,不用球囊扩张。
3、覆盖血栓至少2cm,以免血栓被挤出,导致远端栓塞复发。
4、闭环支架可以降低脊髓缺血的风险。
Ⅲ型PAMT治疗策略
1、Ⅲ型治疗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为牵涉内脏血管,无保护的经股动脉取栓术有内脏血管栓塞的风险。
2、可在球囊保护下取栓,阻断内脏动脉以免血栓脱落。
3、还可以通过后入路切开主动脉取栓。
Ⅳ型PAMT治疗策略
1、单独抗凝
2、CDT
3、主动脉取栓术
4、支架植入术
病例分享
病例一为升主动脉附壁血栓,造成了上肢血管栓塞时间,若再次发生血栓脱落,有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选择切开取栓术,术中发现主动脉存在新生物,新生物上发生附壁血栓,病理结果显示新生物位纤维血管、脂肪组织增生,行升主动脉置换后治疗效果佳。
病例一术前CTA
术中新生物及其病理结果
病例一术后CTA
病例二为Ⅱ型PAMT,血栓位于降主动脉,横断面可见血栓阻塞面积较大,对左心室负荷影响较大,采取TEVAR结合左髂总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效果佳。
病例二术前CTA
病例二术后CTA
病例三为88岁女性,存在多节段小的漂浮性血栓,由于高龄,仅采用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两周后血栓消除,效果佳。
病例三术前CTA
病例三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两周后
病例四为77岁女性,为Ⅲ型Ⅳ型混合PAMT,于肾动脉、肠系膜上主动脉用扩张球囊予以保护,行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取栓术。术后主动脉血栓消除,内脏动脉和主动脉血流满意。
病例四术前CTA
病例四术中造影
病例四术后CTA
病例五为Ⅳ型PAMT,症状表现易与主髂动脉闭塞症混淆,一般PAMT病人为急性症状,主髂动脉闭塞为慢性症状,也可采用导管试探病变质地,若是血栓,可以通过CDT进行溶栓,该病例溶栓后效果佳。
病例五术前造影
病例五溶栓2天、6天后造影
总 结
1、若发生了远端栓塞事件,需要寻找栓子来源,如果是PAMT,需要积极寻找病因。
2、目前PAMT的治疗仍没有统一的专家共识。
3、针对PAMT,早期积极抗凝在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和优化预后方面是有益的。
4、应根据PAMT的位置、解剖特征、血栓分型、临床表现和合并症(是否造成了严重的栓塞时间),综合考虑个体化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翟水亭 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血管外科、大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会长;
河南省医院协会血管外科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腹主动脉学组副组长:
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编辑:《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血管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编委
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
1992年赴日本学习介入及DSA技术:
2005年赴法国研修介入治疗学:
2012年赴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医疗中心研修,获得美国血管国际学院Endovascular Surgery Fellowship资格。
2012年创建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2017年创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和大血管外科
专业方向:主动脉及其它外周血管疾病的血管腔内治疗与杂交治疗。河南省内率先开展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CAS)、血管腔内旋切、准分子激光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均填补了省内空白。国内外首创“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TE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多次受邀到美国、德国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讲座。
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专著3部。曾获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
文章来源:血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