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血流动力学依赖于多项参数,包括心脏功能、瓣膜功能、主动脉顺应性、外周血管阻力等。主动脉弓虽然只是总主动脉很小的部分,但却占据了总动脉顺应性的50%。因此,主动脉弓解剖改变可能对全身动脉顺应性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4~18日,在第50届国际血管与腔内血管大会(VEITH 2023)上,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Jean Bismuth教授分享了升主动脉和弓部移植物植入术后主动脉瓣和主动脉形态的变化。
TEVAR对心功能的潜在影响
主动脉内含大量的弹性纤维,在心脏收缩时能缓冲心脏血流的冲击,在收缩期储存约50%左室每搏容量。主动脉硬化不利于其收缩和扩张,且硬化程度受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腹部内脏脂肪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主动脉顺应性降低导致左室肥厚。左室肥厚和动脉硬化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衡量血流速度的指标,可用来评估动脉血管顺应性,反映动脉硬化程度。较高的PWV表明主动脉血管弹性降低,硬化程度加重。当PWV增加,在收缩期,来自外周血管阻力的逆行波到达升主动脉,导致收缩压升高和舒张压降低。进而引起脉压升高、全身后负荷增加,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及长期舒张功能不全。
一项纳入8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弓部动脉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所有植入物都会导致PWV增加,其中支架移植物的增加效应最为显著。不仅如此,支架移植物越长,PWV增加越明显。β-受体阻滞剂术后降低PWV。
一项纳入40例接受EVAR治疗的患者的研究,术后随访1年。结果提示,13/22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ET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房容积指数在术后显著升高。
主动脉瓣与主动脉病变
升主动脉(AA)作为左室射血的缓冲血管,其物理特性在左室射血后负荷中起决定作用。升主动脉扩张是一种常见的主动脉疾病,在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其发病率约20%~25%,与在TAVR患者中升主动脉扩张的发生率(22%)相似。
在TAVR术前,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BiAV)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升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合并TAV的重度AS患者。在TAVR后12个月,合并BiAV的严重AS患者的升主动脉尺寸保持稳定,无进一步扩张。现有研究并不支持对BiAV患者升主动脉病变进展的担忧。总体来看,TAVR可防止BiAV和TAV的主动脉扩张进一步进展,可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CT测量显示,在扩张升主动脉组,瓣叶钙化体积和主动脉根成角明显增高(P<0.001)。在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中,几乎有1/4的患者被诊断为升主动脉扩张。对于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实施TAVR手术,术中主动脉不良事件的风险较低。TAVR术后的住院死亡率和中期生存率均不受升主动脉扩张的影响。
总 结
主动脉支架移植术后主动脉顺应性发生改变,进而对心功能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且基于支架的机械性能不同,装置间可能存在差异。TAVR术后1年,EKG门控CTA随访提示AA直径保持相对稳定。目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中长期随访中AA的演变,并识别合并主动脉扩张风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