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教授团队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以医工结合创新引领中国血管外科进入新时代
时间: 2025-09-0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2
关键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郭伟教授团队凭借“血管腔内系列创新器材的研发与国内外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团队通过二十余年的持续创新,在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支支架系统及夹层修复器材,显著提升了复杂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推动了血管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44dddedbf70d7808e1effdea360e5c67.jpg


01背景与临床需求    


 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尤其是累及分支血管的病变,历来是血管外科的治疗难点。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尤其对高龄患者适用性有限。21世纪初以来,腔内治疗技术逐步发展,但仍无法有效处理分支血管区域的病变,被称为“禁区”。郭伟教授团队基于对临床需求的深刻理解,致力于通过器材创新与技术体系构建,突破现有治疗瓶颈。      


02核心创新成果    

  

 1. 分支支架系统的研发 


 针对不同主动脉区域的解剖特点,团队研发了多款分支支架系统: 


 G-lilac™支架系统:用于髂动脉区域,专为国人解剖结构设计; 

  

8d895f5499871ec3f6ac6494449a55fe.jpg


 WeFlow-JAAT™与G-Branch™系统:分别用于内脏动脉区的三分支和四分支重建,实现“非定制化”治疗; 


 WeFlow-Thranch™、WeFlow-Bibranch™、WeFlow-Tribranch™系统:基于“模块内嵌分支”理念,适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保留分支血流,降低手术风险。 


 2. 主动脉夹层治疗的突破 


 团队提出“301分型”理论,并据此研发: 


 EndoPatch™:国际首创,用于夹层裂口的飞碟式夹闭; 


 EndoSeal™:用于假腔填塞,防止血液反流。 


 这两款器材显著提高了夹层治疗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3. 药物涂层球囊的创新 


 团队开发了以硬脂酸镁为赋形剂的新一代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实现“介入无植入”,减少永久性支架带来的远期风险。 


 4.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的AORTIST云平台,整合手术规划、301分型、影像组学等功能,可自动输出解剖参数、辅助手术预案制定及预后预测,提升各级医院诊疗同质化水平。      

 

  03临床推广与应用实效    

 该项目成果已在全国22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累计治疗患者超过60万例。通过技术培训、学术会议及国际合作,其影响力扩展至全球53个国家、280余家医院,显著提升了中国在血管腔内治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04总结    


郭伟教授团队通过系列原创性器材与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了血管腔内修复的“中国方案”,不仅攻克了多个治疗“禁区”,也重塑了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范式。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可降解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血管外科的应用,推动个性化、微创化治疗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