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三届天府大血管大会(TFS 2025)于2025年6月6-7日在中国成都盛大召开!作为致力于打造“立足中国、联动世界”的权威学术盛会,大会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聚焦大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革新。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近端处理始终是外科手术中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Bentall与David术式各有利弊,而面对复杂夹层病变,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追求生理结构的重建与长期预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俊猛教授创新提出“321法”主动脉人工血管缝合技术,结合II型杂交术式,在急性A型夹层的根部重建中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该方法通过简化材料使用、优化缝合策略,兼顾缝合密闭性、力学稳定性和操作可重复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背景与术式选择
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时,传统术式如Bentall术(切除主动脉瓣并置入带瓣管道)因操作直接、适用广泛而被普遍采用。但其长期抗凝风险、生物瓣衰败问题及年轻患者长期预后仍存在争议。
相比之下,David术(主动脉瓣保留术)能在保留原生瓣膜的基础上完成根部重建,但手术难度高,技术要求极高,且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为此,郑教授团队参考Yun与Miller等人的根部加固经验,尝试建立既简化操作,又保留瓣膜和近端结构重建功能的新术式基础——“321法”。
“321法”技术核心解析
“321法”缝合技术,即“三针两层一材料”:
1. 三针固定
在主动脉瓣交界部位置入三枚垫片缝合线,重塑主动脉窦结构;
实现窦管结合部、冠状环与心室-主动脉连接部的三维力学还原;
明确三等分吻合口,便于匹配圆周段人工血管,避免“猫耳”畸形。
2. 两层缝合
第一层:水平褥式缝合,位于窦管交界水平,注意避免拉扯脆弱内膜;
第二层:单纯连续缝合,通过内卷外膜填充针眼,实现吻合口止血与封闭。
3. 一种材料
全过程仅使用人工血管,无需三明治结构、Teflon条或心包补片;
简化材料准备,降低异物反应与缝合复杂性。
手术配合策略与操作路径
“321法”常与II型杂交术式配合使用,具体流程包括:
正中开胸,游离头臂血管;
右股动脉至右颈总动脉转流建立体外循环;
经左右冠脉顺行灌注停跳,主动脉阻断;
近端与远端分别完成人工血管吻合;
分段阻断三支头臂血管后分别完成吻合重建。
技术优势总结
郑教授团队指出,“321法”在解剖重塑、缝合紧密性和术中操作层面具有多重优势:
利用原生外膜韧性作为承托,避免再次内膜撕裂;
缝线收紧后可使外膜主动内卷,填补吻合间隙;
明确缝合区域分段,提高吻合精准度;
降低术后出血与吻合口瘘发生率;
减少深低温停循环使用,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
临床效果验证
自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郑教授团队累计完成110例采用“321法”+II型杂交术式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结果如下:
术后再出血率 < 1%
短期生存率 > 91%
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
结语
“321法”是源于术中实践的技术革新,其简洁、高效、安全的缝合策略在主动脉夹层近端重建中表现出良好前景。结合杂交手术的多路径优势,该术式有望成为未来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重要技术路径。进一步的多中心、长期随访数据仍将有助于验证其远期效果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