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猛:“321法”缝合技术结合II型杂交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 2025-08-0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5
关键词:

摘要


第三届天府大血管大会(TFS 2025)于2025年6月6-7日在中国成都盛大召开!作为致力于打造“立足中国、联动世界”的权威学术盛会,大会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聚焦大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革新。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近端处理始终是外科手术中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Bentall与David术式各有利弊,而面对复杂夹层病变,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追求生理结构的重建与长期预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俊猛教授创新提出“321法”主动脉人工血管缝合技术,结合II型杂交术式,在急性A型夹层的根部重建中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该方法通过简化材料使用、优化缝合策略,兼顾缝合密闭性、力学稳定性和操作可重复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微信图片_20250806171623.jpg


技术背景与术式选择


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时,传统术式如Bentall术(切除主动脉瓣并置入带瓣管道)因操作直接、适用广泛而被普遍采用。但其长期抗凝风险、生物瓣衰败问题及年轻患者长期预后仍存在争议。


相比之下,David术(主动脉瓣保留术)能在保留原生瓣膜的基础上完成根部重建,但手术难度高,技术要求极高,且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fc508c908c449cda0deff8722c41667c.jpg


54d2c0f82ac741a0807e9af94f3de1c5.jpg


e8a25a12b2c8da022834ff088ad23724.jpg


39684140f49508081224292a956a923d.jpg


为此,郑教授团队参考Yun与Miller等人的根部加固经验,尝试建立既简化操作,又保留瓣膜和近端结构重建功能的新术式基础——“321法”。


“321法”技术核心解析


“321法”缝合技术,即“三针两层一材料”:


1. 三针固定


在主动脉瓣交界部位置入三枚垫片缝合线,重塑主动脉窦结构;

实现窦管结合部、冠状环与心室-主动脉连接部的三维力学还原;

明确三等分吻合口,便于匹配圆周段人工血管,避免“猫耳”畸形。


206d8c01db9f94f187ab27a1cdf3b6cb.jpg


2. 两层缝合


第一层:水平褥式缝合,位于窦管交界水平,注意避免拉扯脆弱内膜;


71597491d0731e5435cdc8a558c10a7d.jpg


第二层:单纯连续缝合,通过内卷外膜填充针眼,实现吻合口止血与封闭。


9a631881bc2146a43dba1e5fef62cbe6.jpg


ce772e8df63e4878d42a0e1634aca2b6.jpg


3. 一种材料


全过程仅使用人工血管,无需三明治结构、Teflon条或心包补片;

简化材料准备,降低异物反应与缝合复杂性。


手术配合策略与操作路径


“321法”常与II型杂交术式配合使用,具体流程包括:


正中开胸,游离头臂血管;


右股动脉至右颈总动脉转流建立体外循环;


经左右冠脉顺行灌注停跳,主动脉阻断;


近端与远端分别完成人工血管吻合;


分段阻断三支头臂血管后分别完成吻合重建。


768b1018723b6b2372de5fcf82d0ba62.jpg


技术优势总结


郑教授团队指出,“321法”在解剖重塑、缝合紧密性和术中操作层面具有多重优势:


利用原生外膜韧性作为承托,避免再次内膜撕裂;


缝线收紧后可使外膜主动内卷,填补吻合间隙;


明确缝合区域分段,提高吻合精准度;


降低术后出血与吻合口瘘发生率;


减少深低温停循环使用,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


b64c8b8b4aa84af6c13d2c419591d587.jpg


ec50a557e7566514fb555adc07dffb0e.jpg


9e21c8eb380f9b9bc7f2b10e30e04302.jpg


55c208303e87b401a78ce52d4cc1b422.jpg


临床效果验证


自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郑教授团队累计完成110例采用“321法”+II型杂交术式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结果如下:


术后再出血率 < 1%


短期生存率 > 91%


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


结语


“321法”是源于术中实践的技术革新,其简洁、高效、安全的缝合策略在主动脉夹层近端重建中表现出良好前景。结合杂交手术的多路径优势,该术式有望成为未来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重要技术路径。进一步的多中心、长期随访数据仍将有助于验证其远期效果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