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Vasco Knight@VEITH 2024会议在美国纽约中心希尔顿酒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创新与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学术专家、行业领袖和医疗科技创新者,共同探讨血管外科的前沿技术、智能医疗与未来趋势。作为全球血管外科领域的重要平台,本次大会为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和方向。
肾动脉瘤(RAA)是一种罕见但潜在致命的血管疾病,其管理策略因解剖复杂性而多样化。近年来,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和PUMCH分类的引入,RAA的治疗策略得到了优化。本文结合北京协和医院的单中心经验,郑月宏教授探讨了RAA的不同治疗选择,包括腔内修复和开放手术,并分析了PUMCH分类在指导手术决策中的作用。
引言
肾动脉瘤(RAA)的发病率约为0.3%-1%,通常在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症状性患者比例较低,但破裂后死亡率可高达10%。根据2020年SVS指南,直径超过3cm的RAA应考虑手术治疗。腔内修复技术因其微创性被视为首选治疗方式,但对解剖复杂病例仍需采用开放手术。PUMCH分类根据瘤体位置、颈部形态和支配血管的重要性,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手术指导。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至2023年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RAA患者,治疗方式包括腔内修复和开放手术。
PUMCH分类:
● I型:瘤体位于主干、附属或一级分支,远离分叉处。
● II型:瘤体位于一级分叉处且颈部较窄,或位于可牺牲的分支。
● III型:瘤体位于一级分叉处且颈部较宽,影响主要分支。
主要评估指标:
● 手术成功率。
● 并发症发生率。
● 再干预率和长期肾功能。
技术与策略
01.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Repair)
● 对解剖结构简单的I型和部分II型瘤体,首选腔内修复。
● 使用支架或线圈栓塞技术,结合术中锥形束CTA(CBCTA)进行精确定位和评估。
02.开放手术(Open Repair)
● 对于III型瘤体或无法接受腔内修复的病例,采用开放手术。
● 常用技术包括瘤体切除和自体静脉移植重建,必要时进行异位肾移植(ORAT)。
03.个性化治疗
● 根据患者解剖特点和PUMCH分类选择适宜的治疗策略。
● 对复杂病例采用混合技术,平衡创伤和疗效。
病例分享
病例1:25岁女性,PUMCH I型
● 诊断:右肾动脉瘤伴高血压。
● 治疗:使用覆盖支架(GORE VIABAHN)和球囊扩张进行腔内修复。
● 结果:术后影像显示瘤体闭塞,无并发症。
病例2:65岁女性,PUMCH II型
● 诊断:右肾门处窄颈动脉瘤。
● 治疗:通过线圈栓塞技术完成腔内修复。
● 结果:术后随访显示血压控制良好,无再干预需求。
病例3:68岁女性,PUMCH III型
● 诊断:肾门宽颈动脉瘤,影响主要分支。
● 治疗:采用ORAT技术进行开放手术,重建肾动脉。
● 结果:术后随访38个月,肾功能稳定。
结果分析
手术成功率:
● 腔内修复:96.05%。
● 开放手术:100%。
并发症:开放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31%)显著高于腔内修复(14.47%,p<0.01)。
长期随访:两组在长期肾功能和再干预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总结与展望
精准治疗策略: PUMCH分类为肾动脉瘤的治疗决策提供了清晰指引,腔内修复适用于绝大多数I型和II型瘤体,而III型瘤体需结合开放手术。
多学科协作: 通过影像学、血管外科和麻醉团队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复杂病例的治疗成功率。
未来研究方向:
● 开发更高效的腔内设备以降低III型瘤体的治疗难度。
●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研究,验证PUMCH分类的广泛适用性。
结论
肾动脉瘤的治疗应基于患者解剖特点和PUMCH分类进行个性化选择。腔内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改善了治疗效果,但对复杂病例仍需结合开放手术。未来的技术进步和分类优化将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