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 2024 | 舒畅教授:外周DCB的发展历程与最新前沿
时间: 2024-10-1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9
关键词:

微信图片_20241015140928.jpg


在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2024股腘动脉专场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舒畅教授分享了《外周DCB的发展历程与最新前沿》的主题演讲,全面总览国内外周DCB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同时将带来博迈医疗即将上市的下一代外周DCB—始祖鸟™药物涂层球囊导管的介绍。


微信图片_20241015141114.jpg


01.外周DCB的发展历程


为了预防血管球囊扩张术后的再狭窄,于上世纪90年代DCB概念被提出并开始发展相关技术,紫杉醇也在此时进入研究专家们的视野,根据动物实验中的发现,德国学者Speck和Scheller首次完成了药物洗脱球囊初步设计,新世纪以来关于DCB预防再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实验,不断证实了DCB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DCB被最先试用于更具关注的冠脉血管病变,2009年,B. Braun推出第一款具有临床循证证据的DCB(SeQuent Please),此后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指南和共识中,并不断更新推荐与调整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


微信图片_20241015141301.jpg


DCB在冠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外周领域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外周领域,自2016年第一款外周DCB上市以来,国内目前已有11款外周DCB上市。这些DCB的负载药物大部分均为紫杉醇,荷载药物剂量从2μg/mm²到3.5μg/mm²不等 。


药物球囊的赋形剂有助于药物在球囊囊体表面的附着和释放,并在药物向血管壁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中,亲水性赋形剂容易造成紫杉醇粒径不均,在输送过程中容易溶于血液造成大量流失,输送效率低;亲脂性赋形剂涂层吸附性差,易脱落,造成远端栓塞,但它能更好地促进血管壁的吸收并保持组织中较高浓度。另外最近也有部分产品采用两亲性赋形剂,以及一些产品不采用赋形剂。总的来说,目前载体涂层并不完美,外周DCB的优化目前集中在赋形剂的选择上。


微信图片_20241015141402.jpg


微信图片_20241015141410.png


02.DCB三问


DCB临床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掉粉问题:DCB在入鞘和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掉粉、掉渣的现象会导致有效药物载荷减少,并可能存在远端栓塞风险。转载问题:有多少药物真正从球囊转载到靶血管组织中,为了提高转载药量,从而提高药物总体载荷是不是双刃剑呢 ?存留问题:药物在靶病变血管组织中的存留时间能有多久?贴附在血管内膜表面的药物涂层是否能经受血流冲刷 ?


微信图片_20241015141518.png


03.新一代外周DCB始祖鸟设计亮点


如今,在外周DCB的研发前沿涌现出一款崭新产品,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针对DCB使用中的三个难题,博迈医疗新一代外周DCB始祖鸟的设计有四大亮点:


1.采用了类似支架的保护套设计,DCB到达靶病变后,再释放扩张,真正意义上做到了100%零掉粉;


2.创新的赋形剂,DCB释放后快速激活,实现药物高效转载,药物瞬时转载量为普通DCB的3-5倍;


3.20um左右的微晶针结构的药物晶体,能够嵌入血管内壁中,减少血液冲刷脱落,实现长期高药量的持续治疗;


4.超高的药物利用率,从而可以大幅减少药物总体载荷,减少正常组织毒性。


微信图片_20241015141748.png


04.全新的药物晶体结构-微晶针


紫杉醇以无定形式和晶体存在,博迈医疗始祖鸟在水溶性赋性剂和雾化喷涂技术中,创造出了全新的药物晶体结构-微晶针  (Micro-Needle-Crystals) ,具有绝佳的分散性、可快速激活和高效转载的能力。


全新的药物晶体结构也带来了全新的给药模式,释放后的药粉晶体嵌入到血管内膜中而非贴附在表面,不仅减少了药物掉落,而且提高了药物留存时间。实验表明,微晶针药物晶体嵌入式给药模式,能够维持较高的长期浓度达180天。




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式中,为了评价产品Vascuros紫杉醇涂层球囊在尺寸合适的猪外周动脉内第28±2天、90±3天和180±5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实验用组织切片的定量形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给药1小时内始祖鸟相对于对照组有更好的即时药物吸收率(始祖鸟:188.3ug/g VS对照组A 35.4ug/g 对照组B 58ug/g 对照组C 58.8ug/g),给药1小时内相对于对照组,始祖鸟即时药物吸收率提高近5倍。给药120小时后,始祖鸟药球实验组靶病变血管组织内药物浓度远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给药1小时后的药物浓度接近。


微信图片_20241015142023.png


一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优效性设计临床研究纳入174例病患,并12个月随访,以术后6个月靶病变的晚期管腔丢失(Late lumen loss,LLL)或在6个月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时的 LLL为主要疗效指标,得出始祖鸟优秀的临床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12个月发生主要不良事件的风险最低、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异;术后30天-12月的随访中未出现治疗侧下大截肢;无动脉血栓形成。


微信图片_20241015142110.png


05.总 结


综上所述,博迈医疗DCB始祖鸟充分针对掉粉、转载、留存三大临床问题,给出了博迈医疗的独特解决方案,立足外周DCB的发展中,更大程度的发挥了DCB作为载药器械的能力,更有力的支持了介入无植入理念,期待博迈医疗始祖鸟药球在临床中惠及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