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TAVR
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的置换技术。它采用血管介入方式,通过血管路径经导管植入人工瓣膜进行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手术,较传统外科手术而言,具有患者创伤较小及术后恢复期较短的优势。随着中国TAVR技术的发展,手术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内地累计TAVR手术量已经突破两万例。
TAVR手术治疗
为了更好的完成TAVR手术,入路血管的选择与穿刺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入路血管的选择主要包括:经股动脉、经升主动脉、经颈动脉、经锁骨下动脉、经腋动脉、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入路经心尖入路及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入路等,据2020年我国TAVR手术量统计结果表明,超6000例的手术中,其中85%以上选择经股动脉路径,主要原因是该手术路径操作简单易行。但股动脉入路离心脏位置较远、手术耗时相对较长、过程中可能发生血管穿刺置入大管径动脉鞘管时支架移位、脱落等意外事件¹。此外,血管并发症也是TAVR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约占全部并发症的18%,其中大部分为血管穿刺点并发症等。除了与TAVR患者外周血管疾病多发、血管条件差有关外,术中需使用较大直径鞘管也是另一重要因素²。
目前TAVR手术治疗除了使用大鞘植入外,还可以通过无鞘植入技术完成,即不经过鞘管直接经穿刺点送入输送系统。与有鞘管技术相比,无鞘管技术节约了1mm的血管直径,但研究认为血管环形钙化是无鞘管技术受限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血管有环形钙化的情况下使用无鞘管技术,要求血管直径须在5.5mm 以上,该研究中最小血管直径4.6mm病例,仅为血管局限性狭窄,而无环形钙化。无鞘管技术不利的方面主要在于,当瓣膜部分释放而位置不佳需要撤出时,无法由输送系统拽出体外,需要外科手术切开血管³。也有术者认为,在TAVR手术中使用大鞘,除了能保护入路血管和提供稳定的器械通道以外,当同一个穿刺入径同时通过瓣膜和造影导管,可以节省一个入路血管。此外,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流程优化专家共识2022版》中推荐中提到准备12-20F大鞘⁴,因此,术中合理选择与使用大鞘是有利于TAVR手术正常开展的因素之一。
注:参考文献1.2.3.4来源于网络
Braidin™ Pro导管鞘组在TAVR中的运用
Braidin™ Pro导管鞘组作为国产大鞘的典型代表之一,它采用专利的按压式止血阀设计,有效的根据术中需求选择止血阀孔径大小,降低术中失血,也可满足TAVR多种器械的输送与置换功能,其次采用三层管身设计,具有良好的抗折性与支撑性,能在迂曲或钙化血管中提供稳定的通道;另外,柔韧的扩张器与鞘管远端亲水涂层,利于鞘组的穿刺与稳定置入,且型号规格齐全,极大满足临床需求。
(*可通过按压鞘管周边卡扣,使其恢复原始鞘管孔径)
TAVR手术作为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的常见术式之一,在通路建立过程中,Braidin™ Pro导管鞘组能够有效保护入路血管,降低术中失血。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大鞘,将TAVR手术的正常进行,最终惠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