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sco Knight@LINC 2024 | 陆信武:原位开窗用于胸腹主动脉疾病中的内脏血管重建的经验
时间: 2024-06-1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90
关键词:


微信图片_20240612162000.png





2024年5月28日,在Vasco Knight@LINC 2024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的陆信武教授分享了使用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内脏动脉的经验。特此进行整理,欢迎大家阅读。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658.png


1991年,阿根廷血管外科医生Juan Parodi首次报道了腔内主动脉修复术(EVAR)。


只有大约40%的主动脉瘤患者适合EVAR,而不涉及短的瘤颈或内脏动脉的参与。1996年,Park报道了两例采用开窗支架移植物来保留内脏动脉分支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病例。来源:由Gustavo S.Oderich编辑的书籍


开腹手术的整体30天死亡率为7.5%,择期手术为6.5%,脊髓缺血的发生率为9.6%。


2017年《胸心血管外科杂志》报告,30天内死亡8例(4.3%),住院期间死亡7例(3.7%)。



内脏血管重建技术


  • 混合修复
  • 平行移植物

  • 医生修改的腔内移植物(PMEG)

  • 开窗及分支支架移植物(患者特定和现成的)

  • 原位开窗(ISF)


3D打印技术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08.jpg



临床实践中的主要方法

1. 顺行原位开窗(目前临床实践中的主要方法)
  • 原位针开窗
  • 原位激光开窗(ISLF,冷激光和半导体激光)

2. 逆行原位开窗(主要用于主动脉弓分支重建)


临床治疗的ISF患者


  • EVAR期间内脏动脉的覆盖

  • 近肾腹主动脉瘤
  • EVAR后的内漏
  • 破裂的胸腹主动脉瘤
  • 胸腹主动脉瘤
  • 假腔中的内脏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夹层



ISLF的机制


激光温度超过1000℃,可以穿透所有现有的覆膜支架。激光的能量被水和血红蛋白吸收,气泡在五秒内吸收。激光的穿透范围仅为0.3毫米,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



ISLF的技术要点:

内脏血管的定位



  • 图像融合技术

超硬导丝和支架由于主动脉的变形可能会移位。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13.png


  • 裸支架

ISF在支架定位方面表现良好,但裸支架对主动脉的成本和影响显著。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19.png

  • 导丝或球囊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23.png


  • 导航

导航系统仅处于实验阶段。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27.png


ISF的技术关键点:

激光纤维的定位和稳定


  • 可调节鞘管
  • 支持与固定



内脏缺血的预防


  • 内脏动脉能够忍受一定时间的缺血。

  • 保护方法:支架半释放保护和气囊导管及鞘管保护。尚未报道内脏缺血病例。



临床病例分享


病例1:63岁男性,近肾腹主动脉瘤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31.png

病例248岁男性,下腹痛1天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35.png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38.png


病例365岁男性,CT扫描发现AAA1天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42.png

病例465岁男性,内脏假性动脉瘤,体外开窗重建上肠系膜动脉和腹腔动脉,原位开窗重建双肾动脉

病例574岁男性,腹主动脉夹层瘤(涉及内脏分支)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46.png

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的体外开窗重建,两肾动脉的原位开窗重建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50.png

病例666岁男性,体检发现AAA3天,长期高血压病史,CTA显示腹主动脉瘤(涉及左肾动脉)及双肾动脉重度狭窄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55.png

主动脉CTA显示腹主动脉瘤(累及左肾动脉)和两肾动脉严重狭窄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758.png


  • EVAR+最终成像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03.png

病例7腹主动脉夹层涉及内脏动脉,体外开窗重建上肠系膜动脉和腹腔动脉,原位开窗重建双肾动脉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09.gif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15.gif

病例883岁男性,腹主动脉瘤(涉及双侧肾动脉)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19.png


病例956岁男性,5年前接受过主动脉夹层手术,髂动脉夹层瘤逐渐扩张,腹部不适2个月,体检轻微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CTA显示右肾动脉开口位于假腔,髂动脉夹层瘤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24.png

2014年在另一家机构接受了TEVAR;2015年接受了另一次TEVAR用于内漏。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28.png

病例1076岁男性,主动脉夹层后TEVAR,真腔重塑差,导致腹痛和胀气2个月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32.png


对假腔腹腔干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起源进行原位开窗(Rupth100)重建,对真腔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肾动脉的来源进行体外开窗重建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35.gif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38.gif


病例1163岁男性,TEVAR手术后10年发现6.5cm腹部夹层动脉瘤,伴腹痛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42.gif

右肾动脉开口位于夹层假腔,EVAR结合原位开窗重建右肾动脉


微信图片_20240612170845.png


ISF的高技术成功率和令人满意的短期效果,但长期效果尚待观察。精准定位、强力支持和固定在ISF中至关重要。特别的支架和设备对于ISF的常规治疗是急需的。

这篇文章总结了关于原位开窗技术在胸腹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和案例分享,希望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留言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