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阿根廷血管外科医生Juan Parodi首次报道了腔内主动脉修复术(EVAR)。
只有大约40%的主动脉瘤患者适合EVAR,而不涉及短的瘤颈或内脏动脉的参与。1996年,Park报道了两例采用开窗支架移植物来保留内脏动脉分支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病例。(来源:由Gustavo S.Oderich编辑的书籍)
开腹手术的整体30天死亡率为7.5%,择期手术为6.5%,脊髓缺血的发生率为9.6%。
2017年《胸心血管外科杂志》报告,30天内死亡8例(4.3%),住院期间死亡7例(3.7%)。
内脏血管重建技术
混合修复 平行移植物
医生修改的腔内移植物(PMEG)
开窗及分支支架移植物(患者特定和现成的)
原位开窗(ISF)
3D打印技术
临床实践中的主要方法
原位针开窗 原位激光开窗(ISLF,冷激光和半导体激光)
临床治疗的ISF患者
EVAR期间内脏动脉的覆盖
近肾腹主动脉瘤 EVAR后的内漏 破裂的胸腹主动脉瘤 胸腹主动脉瘤 假腔中的内脏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夹层
ISLF的机制
激光温度超过1000℃,可以穿透所有现有的覆膜支架。激光的能量被水和血红蛋白吸收,气泡在五秒内吸收。激光的穿透范围仅为0.3毫米,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
ISLF的技术要点:
内脏血管的定位
图像融合技术
超硬导丝和支架由于主动脉的变形可能会移位。
裸支架

导丝或球囊

导航

ISF的技术关键点:
激光纤维的定位和稳定
可调节鞘管 支持与固定
内脏缺血的预防
内脏动脉能够忍受一定时间的缺血。
保护方法:支架半释放保护和气囊导管及鞘管保护。尚未报道内脏缺血病例。
临床病例分享
病例1:63岁男性,近肾腹主动脉瘤







EVAR+最终成像

病例7:腹主动脉夹层涉及内脏动脉,体外开窗重建上肠系膜动脉和腹腔动脉,原位开窗重建双肾动脉
病例8:83岁男性,腹主动脉瘤(涉及双侧肾动脉)


2014年在另一家机构接受了TEVAR;2015年接受了另一次TEVAR用于内漏。

病例10:76岁男性,主动脉夹层后TEVAR,真腔重塑差,导致腹痛和胀气2个月
对假腔腹腔干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起源进行原位开窗(Rupth100)重建,对真腔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肾动脉的来源进行体外开窗重建

右肾动脉开口位于夹层假腔,EVAR结合原位开窗重建右肾动脉